
踏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空气里震荡着瑞士机芯的精密律动与中华文化的典雅气韵。作为亚洲钟表产业的风向标,这里正展开着一场机械艺术与智能科技的时空对话。来自15个国家及地区的逾650家展商齐聚一堂,以“此时 此刻”为主题,共同谱写出一曲关于钟表的辉煌乐章,为环球买家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香港是全球主要的钟表出口地。CEPA协议下,香港品牌手表以零关税特权直通内地市场,豁免30%附加价值限制的"扣减法"政策,为跨境贸易铺设黄金通道。根据近期的统计数字,2024年,以价值计算香港是全球第二大的手表出口地和进口地。本届展会特别设立了“国际跨域贸易馆”,利用香港的物流和金融优势,为全球中小型独立制表品牌提供进入亚洲市场的跳板。众多国际品牌也选择在香港发布其针对亚洲市场的新品,凸显了香港作为战略枢纽的持久吸引力。当秒针划过四十载春秋,这座城市始终以精准、包容与创新,为世界时计刻下永恒的东方坐标。

展会期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太子珠宝钟表连续第15年合作的“World Brand Piazza”展区。这里展示了9个国际级钟表品牌的奢华之作。品牌包括:名士(Baume & Mercier)、昆仑表(Corum)、卡斯托斯(CVSTOS)、迪威特(DeWitt)、雅典表(Ulysse Nardin)、万宝龙(Montblanc)等。除了瑞士与日本名厂外,德国、法国与中国内地品牌同台竞发,在这个钟表的奇幻世界里,各种风格迥异、设计精美的钟表琳琅满目。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和买家团络绎不绝,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与探索的热情。在这个亚洲最大的钟表盛会上,你能感受到机械腕表齿轮转动的精密节奏,也能触摸到智能手表科技跃动的未来脉搏。
现场,展商们热情地向买家们介绍着各自的腕表产品。一位来自欧洲的买家Michael先生表示:“香港钟表展一直以来在国际钟表界都有着极高的声誉,这里不仅能看到大家耳熟能详知名品牌,还能发现许多小众但极具潜力的品牌,实在是不虚此行!”如此多元化、全方位的品牌展示,让买家对全球钟表市场的趋势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思想碰撞,洞察趋势
展会期间,香港钟表展安排超过35场精彩活动,包括研讨会、论坛和交流活动,引领大家洞察全球钟表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为钟表行业突破瓶颈提供宝贵思路。

香港国际钟表论坛
9月2日举行的香港国际钟表论坛,无疑是一场行业巨头们的思想盛宴。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和韩国的钟表协会领袖们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各地钟表业的最新贸易数据及行业趋势,并就全球钟表业供应链策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披露,2025年上半年,中国钟表行业经济运行压力继续增大,294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58%,利润率仅为3.18%。进出口方面:累计出口额27.54亿美元,同比下跌1.12%;累计进口额18.53亿美元同比下跌13.38%。国内钟表消费收敛,市场进一步萎缩,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
日本钟表协会总经理Yoshihiro Kubo指出,日本钟表业如今正面临区位多元化与成本上涨双重挑战,区位多元化导致管理复杂性提升,燃料、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推高固定开支,且行业特殊要求使得替代生产基地难以快速寻找。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主席Yves Bugmann强调,瑞士钟表业是本国出口支柱,2025 年1—6月出口额微增1%,他对美出口激增暗藏隐忧,直言道:“39%的关税对瑞士手表品牌来说是重大挑战。”德国珠宝、钟表、银器及相关行业协会董事总经理 Guido Grohmann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钟表业呈“进出口增长、零售波动”的特征,其中2025年上半年德国钟表出口额创十年新高,但其零售市场月度波动剧烈,给供应链规划带来极大挑战。
如今,全球市场区域分化明显,在关税、供应链与消费环境的多重压力下,各国代表提出多维度应对思路,核心聚焦供应链韧构建、技术创新、价值坚守、国际协作。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指出中国部分企业通过出口转向内销成功突围,但“系统化解决方案仍在探索中”,数字化销售与供应链优化是转型核心。
德国珠宝、钟表、银器及相关行业协会董事总经理 Guido Grohmann提出供应链韧性建设三大路径:首先,采购策略升级:不再仅关注性价比,需综合考量地缘政治、物流稳定性等因素,推行多源采购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其次,共享生产与智能物流:建议与亚洲伙伴在欧洲共建共享生产基地,利用AI等技术发展智能物流,应对突发风险;最后,创新与人才并重:推动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加强国际制表教育合作,促进知识与人才交流。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主席Yves Bugmann提出要坚守价值,以时间换空间,他认为对于瑞士制表商来说,坚持其一个世纪以来的声誉、品质至关重要,关税只是短期政治博弈,但瑞士腕表的工艺与声誉是永恒的。
针对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行业局势,各国代表共同研讨腕表行业该如何应对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也为后续全球钟表业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可持续增长路径奠定了基础。

东西医健新智慧:智能穿戴技术守护健康
“东西医健新智慧:智能穿戴技术守护健康” 主题论坛汇聚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机构的中西医专家,以及香港钟表行业代表,围绕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在健康预警、慢病管理、中西医协同中的应用展开深度探讨。从中医脉诊数字化到西医心血管监测,从中风痴呆预防到商业生态构建,论坛不仅展现了智能手表在健康领域的“硬实力”,更折射出行业从消费级穿戴向医疗级服务转型的关键趋势。
专家们展示了可穿戴技术如何通过持续监测生理参数,实现对重大疾病,如冠心病、房颤、脑梗、猝死等疾病的早期预警,从而推动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的“治未病”模式转变。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启明教授表示:“我们能否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中医财富挖掘出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展现给大家呢?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疾病发生之前实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主任许家杰教授也指出结合西医精确监测与中医整体观的优势,能有效调动患者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明确了智能手表未来发展的一个全新方向。
随着技术迭代,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场景正从基础指标追踪向高危疾病预防、术后康复等细分领域延伸,成为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核心工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西医学中心主任许家杰教授认为智能手表不应局限于单一医学体系,而应成为连接中医五脏功能评估与西医生理指标的桥梁。他认为,未来智能手表需进一步整合中医体质辨识与西医慢病风险模型,为用户提供既符合传统医学智慧,又具备现代医学依据的健康建议。
对于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的屏幕更亮、续航更长”,而是“谁能更精准地预警疾病、更有效地连接服务、更深度地整合中西医智慧”。在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下,这条向着医疗级转型之路,不仅关乎智能手表行业的发展,更关乎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未来。


亚洲钟表研讨会
9月3日举行的亚洲钟表研讨会上,来自全球钟表行业的专家、制表师、品牌代表及钟表爱好者围绕全球钟表市场动态、独立制表领域发展、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影响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美国等成熟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传统手表消费增长停滞。与之相反,智能手表需求持续攀升,健康追踪、支付功能等特性契合了消费者对科技与便利性的需求,进一步加速智能手表普及。全球市场呈现“东冷西暖”的分化态势,智能穿戴与机械美学融合,环保材料与永续设计成为行业新标准。
会上,瑞士独立制表展馆(SIWP)负责人,兼PILO & Co GENEVE 品牌创始人Amarildo Pilo先生在研讨会上,深入解读了独立制表领域的核心理念、历史演变及生态系统。他强调,独立制表师们就像是钟表界的艺术家,不受大型制表集团的束缚,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创意,将自己对时间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每一枚独立制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着制表师的灵魂和心血。GPHG学会成员则以中国品牌玺佳荣获“钟表奥斯卡”GPHG大奖的“蓝色星球”为例,阐释了独立品牌如何以地球环保主题、非同步追随机芯技术等创新,打破传统制表疆界。印证了“精湛技艺本身就是一种永恒时尚”。
此次亚洲钟表研讨会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探讨,为全球钟表行业搭建了优质的沟通平台,为行业在市场趋势把握、独立制表创新、可持续发展推进等方面提供了宝贵思路,助力钟表行业在变革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讨会达成共识:钟表的“永恒时尚”不再局限于经典外观,而是文化传承、技术革新与可持续理念的深度融合。香港钟表展恰为东西方理念碰撞、跨界合作提供了全球枢纽。

中国制表70年
9月3日,“中国制表70年”主题论坛邀请了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先生、香港钟表业总会主席林文华先生、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侯桂林先生和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徐创越先生,他们共同回顾中国制表业从1955年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到如今跻身全球高端机械表核心阵营的辉煌历程。这场跨越七十年的行业复盘,不仅是对技术攻坚、品牌突围的梳理,更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在全球化浪潮中,以“中国心”承载东方美,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制表的70年,既是一部产业升级史,更是一部民族自信的觉醒史。
1955年,是中国制表业的元年。这一年,天津(海鸥表前身)研制出五星牌手表,彻底终结了中国“六亿人口无表可戴”的历史。论坛上,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张宏光指出,这一从无到有的突破,绝非简单的工业成果,更是对民族工业尊严的重塑,“在百废待兴的年代,制表业的起步肩负着填补制造业空白与满足民生需求的双重使命。它不仅是让国人戴上手表,更是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攻克精密制造的‘卡脖子’难题。”而香港,凭借中西方贸易窗口的独特地位,成为了早期中国制表业的桥梁。
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侯桂林先生梳理出此后七十年中多个里程碑式技术节点,勾勒出中国制表的 “硬核成长路径”。 本次香港钟表展特设“中国制表70年”时间走廊,沿轴线铺陈珍贵历史图像,尽展1955年至今的演进脉络与里程碑式突破。而当下,中国制表正实现了超薄技术的新高度。
技术是“骨”,文化是“魂”。当中国制表业在技术上站稳脚跟后,如何以东方美学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表只有性价比的刻板印象,成为七十年发展的新命题。嘉宾们一致认为:中国制表的下一个七十年,核心在于“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徐创越先生以海鸥表和上海表为例,展现了东方文化与机械技术融合的绝佳案例,如海鸥表“三足金乌”三问报时金雕动偶腕表、上海手表厂专为当代女性推出的摩登·玉兰系列等。当西方腕表沉迷珐琅微绘时,中国品牌正将非遗技艺融入机械艺术,此次展会不少国际买家也痴迷于表盘上的东方叙事。
中国制表业的下一个目标,是真正实现全球化品牌的突破。论坛上,嘉宾们坦诚分析了当前出海面临的挑战,也勾勒出未来的破局路径。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独立站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以“数字化营销”讲述品牌故事,降低传统渠道的准入门槛。并且以香港钟表展为核心,联动全球专业展会,既展示技术实力,也倾听海外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匹配。大胆尝试跨界合作创新,跳出传统钟表行业的合作边界,与海外时尚品牌、文化机构联动,让产品更贴合当地消费习惯。
复盘中国制表70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精神的缩影。从技术攻坚的硬实力转变变到文化赋能的软实力升级,中国制表70年正是一部创新与文化双轮驱动的奋进史诗,它的意义早已超越钟表本身。站在70年的节点上,中国制表业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中国制表业将以技术为基,以文化为魂书写更辉煌的下一个七十年。

当然,展会期间你不仅可以沉浸式参与多场深度行业论坛,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共话腕表行业的未来走向,精准捕捉行业前沿脉搏。当你漫步于展区,更能开启一场视觉与美学的极致之旅。无论是传承经典工艺的复古佳作,还是融合先锋科技的现代臻品,每一枚腕表都如同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灯光下绽放着独特的魅力。接下来,小编便带大家一同探寻本次表展中那些不容错过的腕表珍品,感受时间沉淀下的匠心与美学。

奇表荟萃,风华尽绽
海鸥表作为中国制表业的领军品牌,此次在展会上带来了多款令人惊艳的作品,并带来了其全新力作——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这是一枚凝聚东方美学与复杂技艺的杰作,以古琴雅韵尽展东方独有的智慧,以颠覆性的超薄自动陀飞轮机芯彰显中国制表硬实力。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的问世,突破了顶级复杂机芯的技术壁垒,缔造了国表在复杂腕表领域的新高度。

形之纤薄源于芯之纤薄,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以海鸥自研的ST8610机芯4.3毫米的极限超薄厚度,成就国表在自动上链陀飞轮领域的全新突破。机芯采用“三点一线”架构,将发条盒、自动陀与陀飞轮纵向排布,仿佛中国传统书法中的“横平竖直”,诠释了“大道至简”的东方智慧与对称之美。玄鸟式偏心陀飞轮位于六点位,成为腕表的 “视觉焦点”,玄鸟造型源自上古神话,象征吉祥与灵动,陀飞轮旋转间,宛如玄鸟振翅起舞。

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将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琴融入腕表设计之中,于时间之上传递东方诗意。表盘字钉设计取意古琴轮廓,中央微拱如琴身弧度,两侧内敛似琴弦留白,再辅以亮面材质的细腻光泽与拉丝工艺交织,恰似轻拨琴弦时的光影流转,时间在此刻立体又鲜活。盘面油压工艺打造的立体凹凸质感,仿佛千年古琴的沧桑断纹,让平面的表盘有了 “触手可及” 的层次。
海鸥表超薄自动陀飞轮腕表,承载东方文化,并将东方美学与现代工艺深度融合,于“超薄”之上镌刻中国制表实力的全新里程碑。

在此次展会上,上海表特别呈献多款融汇卓越工艺与东方美学的时计佳作,包括涵盖多样材质和多种功能的致敬·创历者系列、复刻首款潜水表114的致敬·将军系列、专为女性打造的摩登系列、THE BUND系列,以及即将上市的陀飞轮新作。全场尤为瞩目的是品牌70周年献礼之作——致敬1955系列70周年月相限量款,全球限量700枚,以晦朔循环的东方意象,映照制表初心——虽月亮圆缺有时,却光华长存。该腕表重现1955年中国细马手表的经典元素,浅色太阳纹表盘保留“第一次试制样品”字样,原“1955.10.1”与“上海”位置巧妙化为日期环与月相窗,其中品牌大厦体logo和月亮均由18K黄金打造。

现场展出的更有荣获2025年美国缪斯设计金奖的摩登·玉兰系列刺绣款,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灵感,表盘采用非遗苏绣工艺勾勒玉兰朵朵向上之姿。

上海表摩登·玉兰刺绣系列,以上海市市花白玉兰这一城市符号为设计灵感,同时取上海顾绣之意蕴,采用非遗技艺苏绣(精微绣)将画作融于表盘之上,生动勾勒出玉兰的芬芳与自信。顾绣,作为源自上海的画绣艺术,源于画意而胜于画品,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精工夺巧。此次摩登·玉兰刺绣系列,绣娘运用近十种不同浓淡的绣线,并以30个小时潜心绣制,玉兰的飘逸风姿与高雅气质优雅呈现。
摩登·玉兰刺绣款呈现两款各具特色的腕表,采用36毫米316L精钢表壳,一款为经典钢色,另一款则赋予了华美的镀玫瑰金色,两款均配备锆石表圈,增添一抹璀璨,与黑色绢丝牛皮表带相搭。其表耳设计独具特色,巧妙地融合了上海旗袍的元素,花扣表耳既是装饰,也是表壳与表带的重要连接,宛如旗袍盘扣,固定衣襟,增添光彩。此外,天地杆设计灵感来自传统书画挂轴,用于连接表带与盘面,表耳杆两端抛光处理,散发出如玉石光泽。玉兰绣韵,宛如旗袍佳人,自绣画中款款步出,在腕间绽放东方的绝代风华。

透过防反光蓝宝石玻璃表镜,可清晰欣赏柳叶形指针的优雅走时。品牌标识巧妙印制于蓝宝石表镜内侧,确保刺绣盘面的精美细节一览无余,并且保持视觉的纯粹与优雅。翻转腕表,ST1812自动上链机芯的精妙运作尽收眼底,机芯夹板饰有鱼鳞纹打磨工艺,彰显匠心独运。机芯性能卓越,振频达每小时28,800次,提供最高42小时动力储存,并具备5巴防水性能,满足日常佩戴需求。

Link2Care 的展位前,总是围满了好奇的观众。小编有幸采访到了香港钟表业总会秘书长,兼达腾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重文(Paul Anthony Yuen),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品牌的理念和最新产品。
“人口老龄化它正给我们的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士来照顾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医疗专业人员的短缺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成本。我们如何为每个人提供可负担的医疗?”阮重文指出传统西医采用的反应式治疗(reactive treatment) 模式,即生病之后才去就医,显然无法缓解这一压力。在此背景下,Link2Care 提出“健康予众”的愿景,明确以预防性医疗为突破口。

如何让预防性医疗落地?Link2Care 将目光投向了以“整体调理、动态平衡”为核心的东方医学(中医),Link2Care 与北京顶尖中医研究机构深度合作,该机构拥有超过30年的研究积累,涵盖900多万例中医临床案例,为五脏数位脉诊技术研发提供了宝藏级数据支撑。并通过微电子技术与大数据、AI 的结合,打造出Watch2Care Vital智能手表,破解了中医脉诊难以规模化、标准化的痛点。
通过数据中心存储的海量数据与AI算法,Watch2Care Vital智能手表可过滤无效数据,并结合用户活动状态生成每日健康报告,给出包括脾脏功能、血液粘稠度等中医维度的14项脏腑机能评分,和19项健康指标检测。并且针对报告中提示的健康隐患,配套 APP 会提供非药物解决方案,与个人化四季养生方案,帮助用户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健康,实现从检测到调理的完美健康闭环。

Link2Care产品设计不仅兼顾老年人健康需求、还涵盖了中青年乃至儿童健康管理,支持家庭成员接入同一系统,打造全家健康联动的场景。阮重文强调,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品牌“健康予众”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变,“只要能将产品带给世界上更多人,帮助他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幸福,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从破解老龄化医疗痛点,到用科技激活传统中医的现代价值,Link2Care 通过 Watch t2Care Vital 搭建起“预防为主、科技赋能、全家参与”的健康新范式,实现中防西治。未来,随着产品迭代与生态完善,“健康予众”的愿景或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落地,为全球预防性医疗发展注入新活力。

飞亚达航天系列以嫦娥奔月为灵感,将 18K 金地月浮雕嵌于渐变黑表盘之上,星辰静谧,宇宙深邃。陶瓷表圈刻有“7+1”计时刻度,呼应太空行走之精准节奏;表背镌刻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致敬中国探月工程。太空级铝合金表盒与火箭造型指针,尽显国潮美学与航天精神交融之魅力。此表不仅是时间的载体,更是腕间的梦想与荣光,献给心怀星海的探索者。

Tea Watch (Olong) 以深沉烟雾灰色调演绎低调而神秘的个性美学。黑色表盘与不锈钢链带交织出细腻层次,LB 标志性刻度在自然光下闪耀精致光泽。表带采用可持续不锈钢材质,兼顾耐用性与环保理念,展现品牌对永续设计的承诺。此表不仅是风格的延伸,更是负责任生活态度的象征。

Tikkers 活动追踪器是一款专为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的智能手表,结合健康管理与智能功能,鼓励日常运动与良好生活习惯。它可自动记录步数、追踪多种运动活动,并通过睡眠监测与喝水提醒,帮助用户维持健康作息。彩色触控屏幕可显示来电与短信通知,让使用者随时保持联系。手表还具备远程控制手机相机与寻找手机的实用功能,提升日常便利性。柔软可调节表带提供全天舒适佩戴体验,并可通过免费的 Tikkers App 与 iOS 或 Android 设备轻松配对。

Kelton 的 Grande Colorama 系列以独特的超椭圆形表壳设计,巧妙融合俏皮魅力与精致优雅。随着表带的更换 —— 无论是大胆鲜明的可替换款式,还是经典的皮革表带 —— 都能轻松转换风格,展现休闲时尚或高雅格调。与巴黎品牌 Ines de la Fressange 的合作更为此系列增添法式风情,简约表盘、流线饰面及金色、海军蓝、驼色、红色等优雅配色,尽显时尚格调,全部在法国设计与组装。

2025 年香港钟表展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久久回荡。这场盛会不仅是钟表品牌展示实力与风采的舞台,更是全球钟表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交织,科技与艺术共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钟表文化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活力。
通过参与此次展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钟表业的蓬勃发展和无限潜力。从买家们的热情参与到论坛上的思想碰撞,再到众多精美表款的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钟表业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钟表业将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为人们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作品。而香港钟表展,也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引领全球钟表业迈向新的高峰,此时此刻,当潮水退去,唯有经得起时间淬炼的技艺,能在香江两岸永续流转。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展会的到来,再次见证时间的奇迹。